2022年8月18日 07:00
根據國發會的統計,2025年前台灣老年人口將達到“超級”等級,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佔據全人口的20%,意味著「超高齡社會」已經到來!
這不僅會增加勞動者的負擔,人口老化也將導致疾病趨勢的轉變:過去,感染性疾病和營養不良是主要的健康問題,但現在,退化性疾病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將成為主要的關注點。
台灣的髖骨骨折率已高居亞洲第一,而髖關節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更超越了中風和癌症。高骨折率除了歸咎於骨質疏鬆,肌少症也是重要因素。一項針對 40 至 80 歲的研究發現,無論性別如何,肌肉的質與量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,比例可達 30% ~ 50%。
肌肉流失的原因、後果和改善方法
造成肌肉流失的原因大致可歸類為四種:
(1) 老化:荷爾蒙濃度及敏感度減少,例如:生長激素、雌激素、睪固酮、胰島素減少/阻抗,都會影響肌肉中蛋白質的合成。
(2) 營養不良:蛋白質攝取不足、素食者或腸胃道疾病造成吸收不良。
(3) 活動力不足:少動、臥床、失能。
(4) 疾病:這時人體需要大量能量,除了消耗碳水化合物和脂質,也會消耗肌肉來取得肌肉中的蛋白質。
肌少症會造成肌肉量、肌力和體能的下降與衰退,常見的表現是:衰弱無力、站不起來、走不動、步距變小、體重減輕、震顫等情況,想想看家中的長輩是不是正好有這些狀況。
肌少症除了會增加骨質疏鬆、跌倒、骨折和臥床的風險,大幅降低生活品質,也會造成虛弱、代謝變差、脂肪變多,導致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,增加死亡機率,為社會經濟和醫療資源帶來沉重的負擔。因此,我們應該重視它,並找出積極的應對方法。
目前肌少症尚無藥可醫,要預防以及改善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阻力運動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從四方面著手來預防及改善肌少症:
1.飲食:攝取足夠的蛋白質,為肌肉提供夠用的建材。
2.運動:阻力運動比重量訓練更全面,也更適合老年人。
3.營養補充:補充增加體內蛋白質合成的營養素,能幫助改善各類型的肌少症。
4.提升骨骼健康:骨質疏鬆和肌少症息息相關,提升骨骼的健康也能預防/改善肌肉流失。
近年來全球有許多針對骨荷爾蒙「骨鈣素(Osteocalcin)」的科學研究,發現它能夠減緩甚至逆轉許多老化相關的疾病,其中包括肌少症,這為肌少症的治療增加了一項新武器。前中研院副院長、教育部長,曾志朗博士在 2020 年8月的《科學人》雜誌上甚至將骨鈣素描述為「最強的抗老化物質」!
在肌肉的研究顯示,骨鈣素可以促進肌肉細胞再生、肌肉中蛋白質的合成還有肌力的增加。動物實驗中,給予9個月大老鼠骨鈣素28天,就可以增加他們的肌肉質量;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實驗也證實,骨鈣素將12、15個月大老年小鼠的有氧耐力恢復到3個月大的運動水準(如圖1),同時也可以降低脂肪和血糖。
在成年女性的實驗顯示,運動後血清中的的骨鈣素濃度會提高。而人體從青壯年後,體內骨鈣素的含量則呈現倍數的衰退。這也與體內骨鈣素隨著老化減少後會造成運動能力衰退的發現一致。(如圖2)
從許多的研究結果,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,骨鈣素是維持老年肌肉質量所必需的營養素,這使得骨鈣素可能成為一項改善肌少症和其他肌肉疾病的新療法。
隨著超高齡人口的增加,高齡化相關疾病也隨之提高。為了應對這種增長,我們必須延緩老化的影響,提升高齡健康化的未來。鑑於目前對人體老化過程的理解,我認為除了在蛋白質攝取與運動外,提升骨質健康以增加內源性的骨鈣素,或適度的補充外源性的骨鈣素,很可能是未來幫助延長健康壽命的最佳方式,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與探討!
圖文參考引用資料
1.Mera, P, et al. Osteocalcin Signaling in Myofibers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Optimum Adaptation to Exercise. Cell Metabolism 2016 (23) 1078-1092
2.Frank W. Booth, et al. Exercise Has a Bone to Pick with Skeletal Muscle. Cell Metabolism 2016 (23), 961-962
3.Wenhao L, et al.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: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.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1
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cell.2021.735374/full#B105
來源:華人健康網